zsopen0012

关于设计师的四个“逼”问题

关于设计师的四个“逼”问题

本来想说写给年轻设计师,但想想我也不算有多老,不必装模作样以过来人的身份来教导谁。

事实上我这几年无论在微博还是站酷这样的专业平台发现了太多国内的年轻设计师非常有才华,无论在表现力和创意上都呈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并且正在以勇猛的速度成长为国内可怕的设计力量。这是非常值得欣慰的。

平日接触了很多这样的年轻设计师,不时有一些交流。一些虽然颇具才华的设计师也常常会碰到不少问题,关于前途和发展,有些也遇到瓶颈。有些准备提升、有些准备创业、有些觉得累、有些甚至想放弃,仿佛之前做着美丽的梦,而发现自己只是像蔡明的小陀螺一样忙着转,转停了梦醒了,却不知往哪儿去。其实大家都在成长中摸索、包括我,这几年很少在365上发表设计类文章,但并不代表没有体会,而是太多体会来不及整理。很多人抬举我叫老师,但其实我们都是学生,最多作为学长给大家一些切身的分享。

1.设计师到底多苦逼?

我前几天在公司和另一位总监说设计组的小A就是从前的我。他说其实每个人都曾经是小A。换句话说每个人无论你现在是美指还是总监还是设计公司CEO,都曾经是个苦逼。只是有的人苦逼过程长一些,有的人短。有的人苦逼深一些,有的人浅,但总是逃不过。

曾经的我,现在的小A:从杂志的每个样式设定,到VI的每个配色修改,到活动的现场物料,到包装刀版,到PPT展示到广告修图、到网页FLASH脚本、画册页码修改、名片人名信息替换、效果图表现、打印校对、印刷追色、到公司门口的欢迎领导水牌,到领导七大姑八大姨的儿子生日的卡片……没错,我们都是很有创意的设计师,但一定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经历过这样的内容再乘以30遍修改。就成就了无数个苦逼小A。

苦逼小A的未来在何方?能不能直接跨越这个过程?几年前我讲课时告诉大家不能,因为设计师必须对整个设计工作的细枝末节全都了如指掌才可能慢慢走向管理和提升到更专业的高度。而现在我想说,让我想想。因为这只是我的发展经历,并非无一例外。比方你就是认准你未来就是个最专业的图片后期师,其他打死不弄,只做一点,并且相信自己能做到最优秀。也许真可以。只是可以,但先要认清自己。

而且就算可以,也可能会走向另一种苦逼形态,就是在这一个领域的瓶颈,和你的木桶的过于参差不齐,导致别无选择。另外还有行业,你的优秀并不代表行业必然的良好。换句话说,我就认定我将来做个后期师,但谁也无法预测后期师未来的路在哪里。这里不是贬低后期师,换个职务也一样。比方有人说:我认定我未来就是个创意大师,我不做任何机械琐碎的杂活,直接跳过这个过程,就出创意。可不可以?我想的问题要比你现实得多,就是你在成为大师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职位是什么?是不是设计团队一有头脑风暴就把您老人家搬过来,其他时间你可以和董事长去下棋?

也许奇葩会有奇葩的成长道路,不一定中国的每个设计师成功之路必须苦逼一阵子。但绝大多数可能都要苦逼一阵子,这不是我说的,是现实说的。只是有人苦逼短,有人长,有人苦逼深,有人浅。

2.客户到底有多傻逼?

这几年我天天直接对接客户,这是个好办法。从项目的由来,项目的情况、项目的问题、到每个客户员工客户领导的情况,他们的喜好,他们的性格、甚至家人和宠物都近乎如数家珍。其实真正为了告诉设计师们,你从AE嘴里听到的一句修改,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客户为啥如此傻逼改回来又改回去?

我们先假设客户其实不傻逼,这也是我的切身体会,无论与客户员工还是大领导在日常交往、聊天、分析问题时,大部分人都是很通融、思路清晰、甚至有智慧的、但为什么每每碰到设计问题就傻逼了呢?

我把问题一分为二,假设设计师是毫无问题的。一方面来自客户方,一方面来自传达方。打个比方,一个发布会背景板要修改,修改了三十次,设计师小A可以气得炸楼(当然我们脾气都很好,会克制、常年练就的),每个人都认为客户的领导是傻逼。但其实不然,在这每次的修改中,大部分是正确的决定,善变的不是领导而是整个环节。发布会的场地设施、主题、合作单位、媒体、出席领导、国家政策、预算、日期、经销商、主持人、导演……在整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就可能影响到背景板的修改,影响到领导对设计所谓的建议。那么有人问,你们把所有的都定完了再告诉设计师不行吗?其实不行,设计也是所有因素中的一环。当然,也可以最后告诉你,只要不抱怨:为啥不早点告诉,非要最后一天让我们加班?……不是为客户说话,但客户确实怎么做都是错的,这只是拿一块背景板来说事,如果一本画册,一套网站呢?

第二个方面,传达。尤其重要,客户内部的传达有误也是常见的。更多的是设计方内部传达的误区和不足。客户说把色彩调红些。就告诉设计师色彩调红些?无论是AE还是总监,一定要想方设法追问和理解客户每个建议它背后的真正原因——由于销售端的同类商品绿色系比较多,并且今年我们的品牌基调准备温馨一些,走礼品路线,你可以尝试往红色系走,或者如果能达到跳出同类路线,并且温馨路线的其他色彩基调也没有问题,只要目的达到即可。——这是客户每个小修改背后隐藏的信息和需求。有些是在会议和沟通中明确的,而有些是隐藏在背后,甚至客户自己都没发现,我们要挖掘和了解潜在的原因,如果不了解这些,客户只好又被傻逼了。一会儿调红看看一会儿调金色看看,一会儿放个爱心试试,客户你想干嘛?

3.做设计是你妈逼的?

我相信有部分设计师的学习成长经历可能是受到家庭的影响甚至要求和催逼,但绝大多数的设计师,能从他们的作品中就看得出对这个职业的热爱。和我一样,嘴上劝少年们以后千万别当设计师,心里觉得还是喜欢这个行业,就算穷困潦倒也比当个公务员或银行职工寝食无忧给国家数钱要有趣得多。所以呢,大家说着设计师苦逼,就像冯小刚称屌丝是自贱一样。无论是自贱还是自嘲,口上是这么说,到了每次自己的成品进了超市,上了书架,或者看到冯导在自己设计的电影海报前吹牛时,心里还是萌生一点无足挂齿的得瑟和憧憬。

做设计真不是妈逼的,而是自己逼的。就像每个屌丝也都做过高富帅的梦。一旦有机遇我们苦逼设计师一定也不会自暴自弃打退堂鼓的。因为在你从前某一天装上PS带上假镜框走上这条路之后,无论是妈逼的还是自逼的,都没有人真正去逼你了,剩下的路再辛苦都要自己走完。带着一点点自贱又自大的内心,一点点已经不算兴趣的热爱,经历过苦逼小A之后,相信自己能好起来。

那么,设计师的动力来源于何处?我不清楚大家如何,以自己为例,我在每个过程的动力不太一样。刚毕业时,为了证明自己商业设计也能牛逼,于是带着得瑟的心猛进。但后来事实证明商业设计路太长,我一直自己觉得没做到位,也就慢慢得瑟不起来了。第二阶段的动力来自于对于成熟设计师的追求,让自己成为一个和总监一样完善的资深设计,捧着一颗邪恶的心为了在将来代替他。能够在小团队里有些话语权和价值感。第三阶段在于真正的商业利益,认识到设计必须来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其他都是空话,并且最终实现自己的成就感和恶俗的利润价值。第三阶段就是目前,而第四阶段可能境界更高一些,我还不知道会怎么想。

并非所有人都这样的阶段,但确实每个阶段的动力来源各不相同。而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只要有某种动力,无论妈逼的还是自逼的还是苦逼的,都不在乎了。

4.怎样才能真牛逼!

这个问题首先是,做设计需要牛逼吗。我觉得牛逼不是自己吹的,是别人给的。牛逼也不是个追求目标。就像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最傻逼的名字最棒的电影)的最后台词追求卓越,成功(牛逼)自然会找到你。

我在大学的时候,论坛上发表一个作品可以引来60页的跟贴,觉得自己很牛逼了,有种一呼百应,引领设计革命的傻逼心态,于是刚毕业还没完全经历小A过程时,就希望很牛逼得去影响客户,只要设计画面精彩就不考虑其他因素,一味保护作品。因此在工作过程中就变成了固执。真正的牛逼不是固执,而是圆融——有原则的通融。它的前提是你自身的完善。

正如开头说的,现在随着眼界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在设计的表现力上做得非常出色,而这个时候可能会引来更多的掌声和粉丝、说不定作品一夜间被转发上万、或者不小心得了个红点视传奖。自信到自我膨胀一步之遥,这就是危险的牛逼。

除非成功的价值不在商业项目上,那就无需多说,但设计师实际上还是逃脱不了恶俗的商业环境。你的作品如何影响同行和客户,不是最关键,最关键是影响市场,让客户得到真正的价值利益提升。加上如果这个作品在表现力上也非常到位,可以姑且称之牛逼的作品。而设计师本身的牛逼一方面在于他完善地创造了这件作品,还表现在他在沟通过程中圆融地接受一切信息,并且整合,重组,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有效得达成了沟通的目的。这是真牛逼的设计师。那么那些坚持己见、掌握真理的少数派设计师,不牛逼吗?等我们达到这个境界再去评说吧。

并非每个人都能真牛逼,有些设计师一辈子甘于平凡,也并不是不好。平凡也是一种完善,比不圆融的牛逼有的时候更有价值。因为后者的破坏性太强。有人说设计师就要打破陈规,那你和我讲的是两码事。

评论